誊录之后的朱卷,弥封所要给他们用千字编号
叫作印红号。印红号之前
由朝廷派的监临、知贡——辅助阅卷的官员,先将千字戳印次序搅乱
让弥封官随机给每张朱卷印号。
除此之外,在印号的时候还要检查朱卷是否有折痕、针眼、记号等等
以防考生与考官串通关节舞弊。
印号之后,考生们的墨卷
即原卷,将和誊录的朱卷还要被另一拨官员——对读所校对
比如在誊录的时候有没有给人家抄错字,或者漏了字
甚至故意截去字
挪东挪西……一旦发现
轻则丢官,重则治罪,非常严苛。
受卷、糊名弥封、印号、对读
每一步所经人手都要签上名字,责任到人。
读后的朱卷、墨卷会被送给收试卷的部门——外收掌。外收掌官吏在接到试卷之后
会再次核对朱卷、墨卷的红号
确认无误以后
将朱卷与墨卷分开
考生的墨卷存放在外收掌,朱卷则分为若干束,分别标号,其上写第一束、第二束字样,钤盖关防印后送进内帘。
也就是说这才到阅卷官——会试的主考官主持阅卷,另选若干同考官亲自阅卷
手上
一套流程下来跟新娘子出嫁似的
此刻
不管是丑还是美都要见公婆了。
朱卷到了内帘之后
主考官会让同考官抽签
抽到试卷的哪一束
就判阅哪一束
比如曹慈抽到了第二
那么他就看第二束
这么一道程序
让同考官与试卷临时匹配
减少作弊的可能性。
同考官开始阅卷后
主考官要带着辅助的官吏们监视同考官
比如不能带出外帘去评阅
也不能与其他同考官交头接耳……
本朝阅卷“去取权衡
专在主考。①”
就是说
录取与否的决定权都在正副主考官手里
考官们从“理、法、辞、气”四个方面来判卷
“理”考查考生对四五经的理解
看是否阐述清楚题旨
“法”考察有没有谨守八股绳墨
看是否真的遵守格式
“辞”考场考生的采
看用词雅不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