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计划,原本贺琦是负责押送第二批船队,胡杏儿也是跟着第二批船走。
现在大伙都一起走了,胡杏儿自然是极高兴。
刘福一家也会跟着一起进京,四个院子,变成只留下宋先生一个。
李春风有些担心,次日便找了谢玉堂,谢玉堂又去找了谢清。
谢清便将谢府外院重新做了安排,一边的大偏院专门作为账房,另外一边小偏院则是单独隔出去变成一个单独的院子让宋先生住,宋先生正好准备收两个学徒,到时候便一起住在那院子里。
留下来看守的其他下人,则是集中在后院专门给下人住的院子里,后面的这四个院子,等他们走后,便找人租出去。
这般安排好后,谢清又带着宋先生出去了,去将那个山中庄子相邻的地都买下来,交由那个牛管事一起管理。
江家出了两个举人,再是低调,年底的时候也有人往江家送帖子。
不过江绚都婉拒了,只说要进京赶考,忙着读。
其实是忙着抄。
柳娘和李春风则是和往年一般,和胡杏儿准备过年事宜。
热热闹闹的过完元宵,谢清让刘福带着人开始打包行李,自己则是带着谢玉堂再去逛一遍产业,顺便将织坊里的丝绸等物都调集过来,再买一些能在京城卖起价的货物。
于是,宋先生又抓了李春风开始做账。
是按照已经分开的产业,将那些属于谢玉堂的产业,全部按照新账规则,重新登记入账。
这去年全年的账目都要重新登记,工作量很大。
而且,这事谢清交代过,还只能他们两做。
李春风忙得连她十三岁生日,都是只中午回家吃了碗长寿面,便又去宋先生那里登账。
二月中,谢清带着谢玉堂回到了苏州城,看到宋先生和李春风重新做出来的账,极为高兴,当下便封了五十两白银给宋先生,又封了三十两白银给李春风。
二月中旬,谢家雇的六条大船到了码头,谢家开始上货。
六条大船,五条是两层高的货船,只有两个大通铺的船舱以供船工和护卫休息睡觉。
一条是专门坐人的大船,船有三层高,底仓住船员和下人,二层则是配置很是高端的舱房,一间舱房大约有二十余平米,不光有床,还有软塌茶桌,整层统共三间舱房,谢清带着一个随身伺候的小厮一间,谢方氏带着何妈妈和两个大丫头一间,谢玉堂和凌老头还有刘虎一间。
三楼的舱房就要小些,一间大约六七个平方,除了床外,就是两张固定好的椅子,还有一个桌子,一共有四间舱房,谢清给了江家三间,另外一间则是给了胡杏儿和贺琦,不过,三楼还有个大大的平台,周围是围栏,中间摆放了桌椅,是个极好的去处。
谢清让刘福提前给江家在货仓留了个位置,让江家放置带着的行李和那一堆绢绸。
柳娘断断续续清理了两个多月,基本上能带的东西都打包好了,到京城后,只要找到住的地方,便能安家。
出发的这天,江绚最后看了眼收拾得干干净净的院子,将院门锁上,钥匙递给了谢家留守的管事。
行李谢玉堂已经昨日就带去码头装船,一家人,柳娘李春风背了两个装着细软的包袱,江秋雨背了个箱,江绚则是抱着已经有些重量的江小满去了谢府前门。
谢玉堂已经等在门口,让几人上了门前的马车,带队往码头走。
苏州城的运河码头这几年一直在修建,现在已经是一个大码头,现在还不是运河旺季,码头边便已是停了大大小小三十多艘船。